水解酸化是工業污水處理工藝中常見的一個處理階段,對于其調試方法,水解酸化池由于抗沖擊負荷比較好,所以對于水溫,保持在室溫溫度20℃就可以;PH理論的要求為5-6.5,相比于其他厭氧處理工藝來說,要求沒有那么苛刻,只要不出現大量污泥上浮,或者泡沫的情況下,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放大一些范圍。
調試初期主要控制運行參數為水力負荷(即上升流速)和停留時間,污泥濃度和污泥泥位,排泥和回流污泥。根據一般情況下設計參考值,上升流速為0.5-1.8m/h,污泥濃度在10-20g/l,停留時間在5-8h,泥位(上清液高度)應保持在1.2-2m之間,是比較穩定的系統。
在這個范圍內,污泥濃度與上升流速、停留時間是成反比例關系的,初期由于MLSS比較少,且沒有達到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系統,所以減小上升流速,延長停留時間,可以污泥濃度的升高。
由于在馴化階段,已將污水調整至正常來水濃度,所以取低上升流速為初期的對策,具體數值需參考實際設計參考值。初期階段,污泥回流是十分有需要的,當然,這需要與來水流量配合,以保證要求的上升流速。
這段時間,減少排泥量,需保證一定的污泥齡(ts=6d),排泥時需要參照COD,SS的前后變化、SV30、MLSS等指標,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測一下B/C的前后變化,如果上升,說明COD轉化為可溶性的量有所增加,說明運行良好。
其次,污泥顏色的變化,正常的厭氧菌為棕色或深棕色,并且呈現絮狀。而后,鏡檢觀察生物相,厭氧階段,微生物主要是細菌為主,原生動物量會有所下降。DO一般小于等于0.2-0.3mg/l。
連續進水觀測幾天,如保持到設計范圍值標準,出水指標無大的變化時,根據情況調整水力負荷(上升流速),包括加大回流,加大進水量,由于厭氧調試變化比較慢,污水情況良好的話,一般在1個月左右,調整的過程中不能太快。
這段時間,可以根據MLSS的量,或者出現大量懸浮的污泥時,調整排泥量。整個系統是以穩定為主,不要過度的追求降解效果,做好日常檢測,主要注意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,如果前后變化比較大,說明有問題需要調整。